秋
by Teobler on 01 / 11 / 2025
views
我出生的地方是没有什么四季的。
小时候会经常被问到:你喜欢哪个季节?在那样一个无所谓四季的地方,确实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直到后面大学到外面上学,才慢慢理解了小时候为什么课本上会说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炎热的夏季 / 金黄的秋天 / 冬天的皑皑白雪
原来不是每个季节都有不败的花和满树的绿叶,原来夏天的衣服可以永远浸满汗水,原来冬天的寒风真的能刺骨,原来秋天的金黄才是我最喜欢的。
可惜成都是几乎没有秋天的,秋高气爽在成都是个稀缺物,迎接炎炎夏日的往往是接踵而至的阴霾,当太阳不再照常升起,空调遥控渐渐在桌子上找不见,你就得抓紧计划秋游了。
得益于小区门口的两棵银杏,每当它们褪去绿意,我就知道该天天关注天气预报找一个难得的晴天往城内走一遭了。
杜甫草堂,浣花溪,文殊院,青羊宫,甚至是边边角角的巷子里,你总能找到金灿灿的银杏或是火红的红枫。如果恰好闯入一条落满黄叶却又未被打扫的街道,合适的天气搭配合适的季节,这个时候我承认成都是一个漂亮的城市。

若是不满足于城内三两枝桠,成都的地理位置确实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往西边花上些时日进入川西,无数彩林伫立,若是天公作美,彩林雪景夕阳蓝调。浪漫和波澜壮阔这两个看起来不搭的词语在这里却格外适合。

走过川西后,去年我在日本体会了一次红枫之旅。从落地的那一刻我又感受到了从毕业后久违的秋高气爽 -- 微寒的冷风和着青兰的天空,上面缀着几片薄云,金日高悬。
先感受到秋意的是横滨街头,公园旁的枫叶正黄红交错,边散步边驻足,清冷的大街上人并不多,下午阳光正好,晃晃悠悠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再然后是日式园林,日式园林不比国内皇家园林大气于奢华,更偏江南园林的秀气,却又独添几分日式禅意。一些落叶较快的树已只剩枯木,另一些又长满红叶,两相对比发生在一个精致的狭小庭院内,给人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一处观赏厅内,大家静静坐在那看着园中鸟儿的一举一动,若不是赶上了日落时分,我还真想等人起身也在此稍留片刻。

日本提到枫叶当然不能避开富士山,雪顶富士和枫叶的合影一直是各类旅行杂志的封面图。为了一睹富士红叶季,我将此次行程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了富士地区。

除了经典景区看到的红叶,惊艳的是环湖路上偶遇的景色,当游人少到极致只有你独享整片景色的时候,这片景的氛围会被提升到另一个层面。



最后是刚刚回来的北京,这次旅程中北京的秋与老舍笔下并无二致: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 /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 / 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虽是第三次造访这里,但因为每次停留的时间都不是太久,去的地方也不会太多,每次来都给我一种新鲜感。
不管第几次来,这里总有看不完的古建筑。不得不说京城古建和秋天太搭了,透过黄叶洒在石砖墙上斑驳的光影甚至让拥挤的人潮都不那么讨厌了。

每次来都会往胡同里钻,每当狭小的胡同开始拥挤不堪,要么就是遇上了商业街,要么就是不远处该有一抹金灿灿的黄叶了。叶子落了又出新芽,胡同里的人走了一波又来一群,就连刚出门的大爷都不一定是在这里住的第几代人了。但是门口的老树和这里的一砖一瓦可能还是与许久前一致,不过是见了一个又一个的秋天。

不仅仅喜欢钻胡同,在不同的城市旅游我都喜欢钻各种小巷子,但是说不上为什么,胡同在我心里好像有其特殊的地位。可能源自耳边有趣的京腔京骂,也可能源自皇城脚下老百姓的日常起居,还可能源自秋天的这一地落叶。
虽然计划有变没去成老舍故居,错过了那些熟透了的可爱柿子,但是他说的没错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在成都家里看着未来两个星期的天气预报,100%的多云加上不时增加的降雨概率,现阶段除了默默忍受我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令人意外的是,刚把文章结尾,老婆看向窗外大喊:“天居然晴了耶!”,半小时前还乌云密布的天空居然奇迹般放晴。

果然我还是最喜欢秋天了。